如何辨別小孩子積食?
積食是指寶寶乳食過量,損傷了脾胃,寶寶常有以下表現:
1、寶寶表現為厭食,對食物不感興趣,一頓飯要吃很長時間。
2、寶寶消化功能不好,表現為腹脹、大便干燥或腹瀉。
3、寶寶免疫力低,經常反復感冒、咳嗽。
4、寶寶睡眠不好,很難哄睡著,或是睡著了也不踏實。
5、媽媽和寶寶對話時,會聞到小家伙口中的酸腐味。
寶寶積食怎么辦
1、中醫療法
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到七次。
補脾經:補脾經在大拇指的螺紋面或拇指橈側邊緣,媽媽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或循拇指橈側邊緣向掌根方向直推,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門:板門在大魚際隆起處,媽媽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每天1次,每次50下。
摩腹:媽媽先搓熱手掌,然后順時針給寶慢慢按摩腹部3~5分鐘左右。
2、家庭護理
吃點山楂當零食:適當吃些山楂及山楂制品,能促進胃液分泌,有消油膩,化內積,斂陰開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欲,幫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較多的糖分,不能長期和過量食用。
揉臍摩腹助消化:寶寶平躺在床上,家長以中指指腹或掌根揉按肚臍部位;也可以四指指腹放在寶寶的腹部,動作輕柔地做圓周運動,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寶寶消化。
3、飲食調理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面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肉類食物。
寶寶積食的食療法
①用雞內金研成粉末調在粥里或雞蛋羹里讓寶寶吃下去。雞內金就是雞胗里面的那層黃色的皮,取出來用微波爐烘干,炒焦,然后研成粉末,每天吃2~3克就可以了。
②山藥、蓮子熬粥:山藥能健脾補肺,蓮子味甘甜,有補益脾胃,養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藥、蓮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凈后用油、鹽腌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后調味食用。
如何預防寶寶積食
①調整飲食結構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熱量高脂的食物。讓寶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適當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②七分飽,益健康
無論哪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太多,否則不但不能強健身體,在效果上只會適得其反,弄不好會形成食積、腹瀉等狀況,傷害寶寶的身體。
③三餐定量
給寶寶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能饑一頓飽一頓,腸胃和人一樣,該休息時休息,該工作時工作,否則會打亂胃腸道生物鐘,影響消化功能正常運轉。
④晚上不要吃得太飽
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別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