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正遷移,又叫做“助長性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促進作用。例如:英語好的學生更容易學習法語。
負遷移,又叫做“抑制性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阻礙作用。例如:掌握了漢語拼音之后,在學習英語字母的時候會把二者混淆。
關鍵詞:影響是積極還是消極,積極則為正遷移,消極則為負遷移。
二、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順向遷移,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產生的影響。例如:先學習漢語拼音,會對之后學習英語字母產生影響。
逆向遷移,指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例如:學習了老虎后會對之前貓科動物概念的理解產生影響。
關鍵詞:判斷是之前的對之后的產生影響,還是之后的對之前的產生影響。
三、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分為水平遷移和垂直遷移
水平遷移,又叫“橫向遷移”,指先前學習和后繼學習內容處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二者之間產生的影響。例如:先學習了蘋果,對之后學習梨這一概念是產生的影響。
垂直遷移,又叫“縱向遷移”,指先前學習和后繼學習內容處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二者之間產生的影響。垂直遷移表現在兩個方面:(1)自下而上的遷移,即下位較低層次的經驗影響上位較高層次的經驗的學習。如學習了蘋果這一概念后對學習水果這一概念產生的影響。類似奧蘇貝爾說的上位學習。(2)自上而下的遷移,即上位較高層次的經驗的學習影響下位較低層次的經驗的學習。如學習了蔬菜之后對學習南瓜這一概念的影響。類似奧蘇貝爾說的下位學習。
關鍵詞:判斷兩種學習的學習內容是否處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
四、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一般遷移,又叫“非特殊遷移”、“普遍遷移”,是指一種學習中所習得的一般原理、原則和態度對另一種具體學習的影響。例如:獲得的閱讀技能運用到各種具體的學科學習中。
具體遷移,又叫做“特殊遷移”,指的是在學習遷移發生時,學習者原有的經驗組成要素及其結構沒有變化,只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要素重新組合并移用到另一種學習中。例如:學習了“金”對學習“鑫”的影響,學習和“木”和“白”對學習“柏”的影響。
關鍵詞:一般遷移強調原理、原則和態度的具體應用,具體遷移強調具體經驗的應用。
五、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
同化性遷移,指不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直接將新的刺激歸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例如: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魚”的概念,當學習到“鯉魚”時直接將其歸入到“魚”之中。
順應性遷移,指原有的認知經驗已經不能解釋新的刺激時,就需要對原有認知經驗進行調整,形成一種更高級的認知結構。例如:學過了“南瓜”“白菜”的概念,在學習“茼蒿”是原有的認知經驗不能解釋這一概念,此時就要建立一種概括性更高的概念“蔬菜”。
重組性遷移,指重新組合原有認知系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從而應用于新情景。例如:學習了“there”之后學習“three”。
關鍵詞:判斷原有認知結構是否發生改變,改變即為順應性遷移,不改變即為同化性遷移。而充足性遷移強調基本經驗成分不變,但各成分間的順序發生變化。